與此同時,據《2018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閱讀整體市場規模達254.5億元,同比增長19.6%,仍處于較快增長期。其中,大眾閱讀市場規模占比逾九成,是產業發展主導力量。作為全媒體時代新型的閱讀方式,數字閱讀擴展了書的樣態和文字傳播的介質,也豐富了人們的閱讀體驗和精神文化生活。
人們常說的數字閱讀指的是閱讀的數字化,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閱讀對象的數字化,也就是閱讀的內容是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的,如電子書、網絡小說、電子地圖等等。二是閱讀方式的數字化,就是閱讀的載體,終端不是平面的紙張,而是帶屏幕顯示的電子儀器。與傳統的紙質出版物相比,數字化電子出版物具有存儲量大、檢索便捷、便于保存、成本低廉等特點。所以,數字化閱讀日益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另外,據相關數據顯示,近百分之七十的數字閱讀用戶認為如今的數字閱讀內容質量有所提高。2015年,數字內容創作者僅有480萬人,2018年已增加到862萬人。專業作者培訓班的出現,進一步提升了創作者的寫作水平,推動精品內容的創作。
而2019年年初時,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賀歲電影《流浪地球》上映,不僅引發了線下的觀影熱潮,同時線上的小說也受到了眾多閱讀愛好者的青睞。人們紛紛表示,通過小說加上電影,能夠對于其中內容有著更深的了解。
事實的確如此,近年來,不少優質的網絡文學被改編成影視劇和電影,其通過專業的影視化手段,將小說中的人物通過電影和電視劇予以呈現出來,增加其直觀性。
除此之外,5G、人工智能、VR以及AR的出現,使得數字閱讀的空間得到了極大的擴展。人們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為閱讀的載體。
總的來說,從紙質書籍到數字閱讀的轉變,同樣的內容,只是不同的載體。紙質書籍也好,數字閱讀也罷,其根本都是將最好的內容帶給讀者和受眾,閱讀方式由個人的喜好所決定的。目前各種新技術的出現,也將為數字閱讀增添更多的推動力,以便于能夠將更好的內容帶給讀者。